眼下正值畢業季,今年909萬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怎么樣?什么樣的畢業生最受歡迎?就業方式又有什么變化?
近日,多(duo)個有關高(gao)校畢業(ye)生(sheng)就(jiu)業(ye)情(qing)況的報告陸續(xu)出臺。麻辣(la)財(cai)經(jing)就(jiu)帶您一起解讀(du)報告,看(kan)看(kan)畢業(ye)生(sheng)就(jiu)業(ye)市場的新變化(hua)。
越(yue)來越(yue)多(duo)畢業(ye)生選(xuan)擇自由(you)職業(ye)、慢(man)就業(ye)
56.9%選擇單位就業,同比下降18.9個百分點;15.8%選擇自由職業,同比上升8.1個百分點;12.8%選擇慢就業,同比上升6.6個百分點,這是《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顯示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,展示了畢業生就業的新趨勢
《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是智聯招聘依托平臺大數據發布的調研報告。所謂就業力,就是指大學生獲得崗位和做好工作的能力。報告表示,隨著就業市場競爭的加劇,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,或擁抱當下靈活就業、自由職業等多元的就業形態,拓寬自己的未來選擇。
首都經(jing)濟貿(mao)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(xing)態研究中心主任(ren)張成剛表示(shi),不(bu)少普通本(ben)科和高職院校畢業生選擇成為靈(ling)活(huo)就業者,這是由于同(tong)等條件下,靈(ling)活(huo)就業比(bi)傳統崗位收入略高,且具有一(yi)定(ding)的自主性、創造(zao)性,能(neng)夠根據(ju)市(shi)場需求(qiu)快速響應并(bing)進行(xing)改變(bian)。
“在我國經濟發展向高質(zhi)量邁(mai)進的(de)(de)過(guo)程中,對高素質(zhi)、高技能(neng)勞動者的(de)(de)社(she)會需求將增多,其他勞動者的(de)(de)就業(ye)份額隨(sui)之減少。”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(li)長安說(shuo),面對激烈的(de)(de)就業(ye)競爭,應屆畢業(ye)生想提高自身的(de)(de)技能(neng)水(shui)平,靈活就業(ye)不失為另(ling)一種可行(xing)的(de)(de)通道。
“從宏(hong)觀層面看,高校(xiao)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,有利于(yu)保(bao)持(chi)就業形勢穩定。”張成(cheng)(cheng)剛分析,靈活就業有利于(yu)人(ren)力(li)(li)、信息(xi)資源在區域內合理流動與(yu)配置,便(bian)于(yu)三、四線城市吸(xi)引勞動力(li)(li)就業,為“小鎮青(qing)年”發展開(kai)拓空間。還(huan)有部分青(qing)年通(tong)過(guo)靈活就業試水,之后成(cheng)(cheng)立工作室并注冊公司自主(zhu)創(chuang)業,這(zhe)些(xie)都為創(chuang)新創(chuang)業培育了(le)新動能。
中國勞動和(he)社會(hui)保障(zhang)研究(jiu)院(yuan)副(fu)院(yuan)長莫(mo)榮則強(qiang)調,應(ying)關注高校畢(bi)業(ye)(ye)生(sheng)的(de)慢(man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現象。“積極的(de)、有計劃的(de)、基于職業(ye)(ye)發展考慮的(de)‘慢(man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’對于緩解就(jiu)(jiu)業(ye)(ye)壓力,提高畢(bi)業(ye)(ye)生(sheng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質量(liang)有積極的(de)作(zuo)用。”莫(mo)榮說,但(dan)對因長期找不到工作(zuo)、對就(jiu)(jiu)業(ye)(ye)失業(ye)(ye)信心,或者因沒有目標(biao)而(er)茫然的(de)畢(bi)業(ye)(ye)生(sheng),應(ying)重點(dian)關注,加強(qiang)積極就(jiu)(jiu)業(ye)(ye)觀的(de)宣傳,加大就(jiu)(jiu)業(ye)(ye)服務力度,防(fang)止因“羊群效應(ying)”而(er)使畢(bi)業(ye)(ye)生(sheng)就(jiu)(jiu)業(ye)(ye)的(de)失望心理進(jin)一步(bu)蔓延。
工科畢業生最搶(qiang)手(shou),大(da)學生最期(qi)待進入互聯網企業
《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顯示,對高校畢業生來說,薪酬福利仍是求職時的重點。不過隨著競爭的加劇,有23.9%的受訪應屆生降低了自身的薪酬預期。2019年應屆生薪資期望集中在6000—8000元區間,2021年應屆畢業生期望薪資降至4000—6000元區間。
此外,有越來越多畢業生(sheng)關注“工(gong)(gong)作(zuo)和生(sheng)活平衡(heng)”,年輕(qing)求職者在追求成長的(de)同(tong)時,也不愿被工(gong)(gong)作(zuo)擠壓自我生(sheng)活空間,因此更青睞人性(xing)化(hua)的(de)雇主與合理(li)的(de)工(gong)(gong)作(zuo)制度。
從行業看,大學生普遍心懷“大廠夢”,最期待進入互聯網企業。報告顯示,IT/通信/電子/互聯網以超過1/4的選擇占比成為畢業生最期待從事的行業。新一代求職者作為“信息時代原住民”,對互聯網行業自帶熱情,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也激發畢業生的濃厚興趣。
從就業市場看,工科是名副其實的“硬核”專業。一方面,工學畢業生收獲錄取通知書占比最高,達67.8%,語言類專業收獲錄取通知書的占比為54%,在整體專業中排名墊底。另一方面,工科畢業生薪酬水平普遍較高,機械工程、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占據收入排行榜前2名。尤其是機械工程專業,其2020屆畢業生當前平均薪酬達7676元/月,排名榜首。
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《2021應屆生就業趨勢報告》也展現了相同的趨勢。在5G、數據、云計算、智能、新能源汽車及自動駕駛等領域,應屆生招聘需求同比增長57.6%,平均薪資同比增長9.2%,超出應屆生整體平均招聘薪資。
就業(ye)服務不斷線,助力(li)畢業(ye)生(sheng)早(zao)日(ri)成(cheng)功就業(ye)
《2021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顯示,有43.6%的應屆畢業生將未獲得錄取通知書的原因歸為自身太迷茫,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工作。
對此,人社部于23日發布致2021屆畢業生公開信。公開信表示,對仍在求職的畢業生而言,可以到當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,提出就業需求,獲得崗位信息、職業指導、職業培訓、就業見習等服務,咨詢申辦相關就業政策。也可以登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小程序,在線登記個人情況、求職意向和服務需求,各地人社部門將及時與畢業生聯系,提供各類求職服務。
截至目前,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仍在持續進行。截至6月11日,已有84萬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需求1251萬人次。本周,湖南將聯合有色金屬行業協會送崗位進校園,組織423家企業提供2.3萬個崗位;湖北圍繞省內區域發展布局舉辦特色專場招聘,依托湖北人才網組織1012家單位提供8.9萬個崗位;廣東東莞舉辦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、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、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專場對接和招聘,共有1300家東莞市重點企業提供5.6萬個崗位。
對于想創業的畢業生,人社部門也有相應的扶持政策——畢業生可以參加創業培訓,申請培訓補貼,提升創業能力;可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、一次性創業補貼,獲得啟動資金;可以享受稅收優惠,降低創業成本;可以申請入駐創業孵化基地,獲取開業指導、項目推介、孵化服務、免費場地等支持;還可以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舉辦的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,獲得項目展示、成果轉化、融資對接等機會。
對于家庭貧(pin)困(kun),身有殘疾等有特(te)殊(shu)困(kun)難的同學,人社部門將提供“一對一”就業援助,優先為(wei)其推薦崗位、提供服務。
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。我們期待在系列政策的幫助下,各位畢業生能早日找到滿意工作,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絢麗綻放!